游客在岳阳楼景区双公祠沉浸式体验《今上岳阳楼》
“来岳阳,《今上岳阳楼》不可错过……”
曾经,岳阳或许只是游客匆匆路过的打卡点。而如今,以《今上岳阳楼》为代表的数字节目,正让这座城市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目的地,成功拉动多日游,带动住宿、购物、餐饮等一系列消费。
这不仅是旅游形式的革新,更是文化传播方式的突破。在洞庭之畔、巴陵大地,一场数字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悄然改写岳阳的旅游格局。
从“过境”到“沉浸”——数字节目《今上岳阳楼》留住客
清凉夏夜,华灯初上。
岳阳楼景区在灯光映照下更显古朴庄重。随着“巴陵胜状”牌匾下的大门缓缓打开,游客们迫不及待地涌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今上岳阳楼》演出正式开场。
在360度5D幻境诗画空间里,岳阳楼及其周边景观化为流动的诗篇。多层次叠影投息、3DMapping 等技术交相辉映。
游客们提着灯笼,跟随身着宋服的演员,穿梭在五朝楼观的集市中。耳边是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还能向挑担的小货郎要一碗长乐甜酒,体验一次宋代簪花,真切感受“政通人和”的岳州城。
观众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当技术褪去炫目的外壳,留下的是文化本身的温度。这正是《今上岳阳楼》最成功的地方,它让游客在互动中触摸历史,在体验中理解精神。
《今上岳阳楼》自6月11日试演以来,火爆异常。平均上座率超90%,周末更是一票难求。高峰期,景区一晚要连续演出4场。
岳阳瓴岳公司营销负责人赵碧舟介绍:“暑假旅游高峰期,我们增加了团队预约,还与周边酒店联营,解决游客购票难题,实现共赢。”
市城投集团岳阳楼景区工作人员严明也表示:“演出带动了岳阳楼夜游,每晚平均超900人观看,周末能满员。”更为特别的是,这档饱含岳阳千年文脉元素的数字节目,让更多游客从“过境”变为“沉浸”,从“路过”变为“不可错过”。
从“景点”到“场景”——数字矩阵让一湖一景皆成戏
白日里,洞庭湖博物馆内,《洞庭幻境》同样吸引着众多游客。
这部作品打破传统博物馆展陈模式,首创“展、演、研、宴”四位一体体验。
当游客穿过琉璃荷境走入渔村灯火,看芦苇晨雾、江豚拜风。便知博物馆早已不是冰冷的文物陈列所。它成了人与自然对话的场域,成了文化传承的活态载体。“我们在,家就在,湖就在”,这句灵魂之语,深深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夜幕下的秀美南湖,波光粼粼。大型沉浸式水上夜游演出《赊月洞庭》正在精彩上演。
以“诗境·仙境·秘境”为叙事轴线,南湖的自然风光成为天然舞台。全息投影、数字光影等前沿技术,打造出多维度数字化消费场景。
当“太白赊月”的画面在湖面浮现,科技与诗意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碰撞。它证明文旅融合不必牺牲文化本真,技术可以成为意境的延伸。
《赊月洞庭》打破“观演壁垒”,让游客成为戏中人,带动南湖夜游经济与白昼经济双驱并进。市民赵女士携全家体验后赞不绝口:“夜赏南湖,光影璀璨,如梦如幻。呼应岳阳楼、洞博馆的数字节目,串联起了更多精彩。”
《今上岳阳楼》《洞庭幻境》《赊月洞庭》等数字节目,虽选题、风格、剧场环境各异,但共同构成了岳阳文旅的新矩阵。它们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深度挖掘岳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游客。
从“一日游”到“多日留”——数字文旅重塑经济生态
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后,系列数字节目不仅丰富了岳阳的旅游产品供给,更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数据分析显示,这些数字节目的观众,40%来自省外,40%来自省内,本地游客只占到了20%。大部分游客,成为了岳阳的“留客”。
从“一票难求”到“联营共赢”,数字文旅正悄然重塑着岳阳的旅游经济生态,改写着这座城市的旅游版图。
市城投集团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几档节目让岳阳不再是过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停留两日甚至更久,住宿、餐饮、文创、研学的消费自然也带动起来了。”
从“一日游”到“多日留”,看似简单的时间延长,实则是旅游品质的升级,是城市文化吸引力的量化体现——数字节目矩阵带动了岳阳旅游业相关收入显著增长。周边酒店入住率提高,特色餐饮生意火爆,文创产品销售额大幅上升。
“旅发大会后,岳阳的这几档数字节目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找到了文化传承的‘活态密码’。”国家一级作家、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黄军建评价道,“《岳阳楼记》的‘忧乐精神’、洞庭湖的生态智慧、南湖的诗意基因,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古今对话’。游客带走的不仅是照片与纪念品,更是对这座城市文化的深度认同——这正是文旅经济的最高境界,也是岳阳从‘旅游过境地’跃升为‘文化目的地’的核心密码。”
从一个普通的旅游过境地,到备受游客青睐的深度旅游目的地,岳阳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