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向世界发出一张“江湖请柬”

来源:岳阳日报2025-05-25
浏览量:1|| | ||

  一场盛会与文旅相拥而至,世界目光又一次聚焦湖南。

  5月24日至26日,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行,这是岳阳向世界发出的一张“江湖请柬”,两道“融合命题”的岳阳实践,在这一刻变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两道“融合命题”,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创新,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价值,为湖湘文化“走出去”、文化品牌“树起来”、文旅产业“赶上去”指明了方向。

  湖南是文化大省,也是旅游大省,答好两道“融合命题”,既是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的现实所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位统筹、高标推进,将筹办省旅发大会作为全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的关键举措,从一年一会到一年两会,加快探索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的全域融合实践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从2022年的仙境张家界、2023年的郴州相见,到2024年的雁鸣衡阳,办一次盛会,闹热一座城市,文旅产业已成为各地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新支点”。

  如今,时间的经纬已指向2025年的天下岳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岳阳势必要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这座江湖之城正以崭新姿态,盛情迎接八方来客,向世人展示两道“融合命题”的解题答卷。

  科技加持重构文化表达新维度

  打开中国文化版图,湖湘文化既承载着“惟楚有材”的历史厚重,又闪耀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光芒,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湖湘文化的历史长卷中,流传千年的岳州文化,因江湖水韵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文脉印记。屈原行吟泽畔、杜甫登楼感怀、范仲淹先忧后乐,是历代仁人志士的灵魂栖息地和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

  岳阳以千年文脉叩响未来之门,坚定不移走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道路。

  通过找准连接两者之间的介质和桥梁,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生产出更多交互性更强、体验感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出圈,以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新需求。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际上是一场“双向奔赴”。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入应用,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也为大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放眼岳阳,融合发展的澎湃动能正持续释放,“核心IP+多元场景”全域融合实践,让游客没来之前很想来,来了之后不想走。

  岳阳楼景区打造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通过全息影像、潜藏式投影等技术,将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的历史场景动态还原,游客可“穿越”参与剧情互动,体验“走读式”文化叙事,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洞庭湖博物馆推出全国第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沉浸式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运用VR 眼镜、多感官互动装置,动态展示洞庭湖生态变迁和生物多样性。

  中华大熊猫苑推出湖南首个AI文旅互动玩偶“龙宝”,融合语音识别技术,与游客实时互动,介绍岳阳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亲子家庭热门打卡点。

  打造全省首个基于DeepSeek 私有化部署的线下实体AI数字人旅游导览系统,专为实现“0门槛、全人群”的智慧文旅服务而设计,用户只需张张嘴即可完成自然互动。

  “科技与狠活”将“诗与远方”具象化了。“文化+科技”的融合实践,为来岳游客打开了无比灵动的想象空间,带去全新的文化体验,也为文化的创新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天下第一村”岳阳县张谷英村,经历传统肌理与现代文旅的深度融合后,气质更好、颜值更高,VR、数字孪生等技术为这座古村落注入新活力,让非遗传承变得“潮”起来。

  在岳阳楼景区的岳阳楼博物馆“数智岳阳楼”展馆,通过AI大模型、数字人和VR 技术,让岳阳楼文化“活起来”、历史人物“会说话”,重现古代岳阳楼和巴陵胜状。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公众生活元素建立情感连接,融合市井、码头、古建筑等多种文化元素,以数字技术融入视觉呈现,形成独特的文化记忆,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

  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岳阳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然超越物理空间改造的初级阶段,转向以文化叙事为灵魂、数字科技为引擎、生态价值为底色的系统性革新。

  在岳阳,“文化+科技”已成为诗与远方的“黏合剂”、美好生活的新桥梁。

  文旅融合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岳阳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抓手,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化价值释放、经济动能转换、社会效益提升,推动文旅产业链条向附加值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加速延伸。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守护群众的“小确幸”。岳阳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增强高水平文旅产品供给。中心城区12条主干道全面提质,“四街六巷”焕然一新,精心打造夜市街区、特色街巷,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新型消费业态,燃旺城市烟火气,实实在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唯有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才能让旅游活力持续迸发。

  岳阳不断创新节会形式、文旅业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岳阳楼日”、洞庭渔火季、“天下洞庭”湿地芦苇节、岳阳马拉松赛、“岳阳一桌菜”、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等一批节会活动火爆出圈,持续释放品牌效应,让岳阳文旅出新更出彩、出圈更出众。

  研学游、旅拍、旅居和康养等新业态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

  文旅融合既具有文化属性,也含有产业属性。

  文旅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亲和型经济,它犹如一个支点,撬动全域经济拔节向上,推动产业链条提质增效。

  今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93.43万人次,同比增长51.11%;游客总花费28.17亿元,同比增长54.54%。

  以文旅促增收,变流量为留量。岳阳以承办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持续强化“文旅+”造血功能,探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活化转化利用机制,打造更多让群众增收致富的文旅新业态。

  在平江“芦头境谷”景区,“生态+旅游”让当地村民端牢生态碗、吃上旅游饭;在汨罗市长乐镇,“非遗+旅游”带动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岳阳县黄沙街镇,“农业+旅游”让当地村民腰包鼓起来。

  一业兴,百业旺。岳阳正抢抓“节会经济”风口,通过流量热度,链接农、文、旅、体相关产业,带动本地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拉动全域产业加速发展。

  君山区将鸟语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以人、鸟、林、水、鱼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农旅综合体,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创收5000多万元。

  文旅新活力,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着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岳阳的城市面貌,推动城市品质和气质再提升。

  如今,走在岳阳的街头巷尾,处处涌动着焕新的活力。这场由表及里的城市更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两者的协同推进,既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形成“文化赋能经济、科技驱动创新、旅游拉动消费”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两道“融合命题”的指引下,岳阳正坚定不移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最优曲线、最佳路径迈进,奋力书写文化焕新、产业活力迸发的崭新篇章。